安全知识 KNOWLEDGE

一体化管理

KNOWLEDGE

HSE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采油厂建立HSE (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长庆油田采油三厂HSE管理体系经过两年的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如何有效应用到生产管理的每个环节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缺乏安全专业技术人才
        现代安全工作已经演变成了一套科学体系,即安全科学体系。它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①安全管理的有关理论和方法;
        ②安全工程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等;
        ③卫生工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等。
        过去对安全管理工作强调的很多,制定了大量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同时却忽略了安全生产中的技术因素。作为一种全新的石油行业安全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是以现代安全科学管理体系为依托的,因此在它的推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最先进的安全技术。这里面既有管理方法,也有安全专业技术。笔者认为管理方法相对较容易学习和理解,但安全专业技术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屏障。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危险源点识别和风险评估,其优越性在于能用具体的数据说明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在风险评估中要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如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危险指数评价法、概率危险评价技术、成本效益分析等。要想真正掌握好这些技术,无疑需要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员。虽然现场单位可以骋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对重点站、库进行风险评估,但并不能弥补安全专业技术人员水平不高的缺陷。因为要更好地理解评估报告并且加以应用,必须依靠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所以人的因素是推行HSE管理体系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没有养成按文件工作的习惯
        按文件执行是HSE管理体系建设中最具有特色的方面,但这正是国内企业欠缺的。虽然企业早就有按设计施工的要求,但生产工作紧张后,这一点就很容易被忽视。施工设计中安全防范内容不全或不具体更是极为普遍,但有了设计而不按设计实施是现场中最突出的问题。例如: HSE作业指导书是专门用于指导基层生产的专业性文件,它是HSE管理体系在基层的支撑。按作业指导书作业,无疑是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关键。为此,以靖二联合站为试点,仔细调查后制定了《靖二联作业指导书》。然后又结合油田公司其它单位的经验,完善了《靖二联作业指导书》的内容。最后以它做样本,在全厂开展了基层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工作。应该说,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其具有较高的质量,基本达到了HSE体系的要求。但经过检查后发现:作业指导书并没有被很好的使用,反而变成了基层安全生产资料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职工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些关键内容,如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对于已制定出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管理性文件,真正按上面程序做的就更少了。这与制定文件的初衷可谓大相径庭。
        3·对HSE的认识不清楚,本位主义严重HSE是一套管理体系,虽然它是以安全部门为主,但实际上涵盖采油厂几乎所有部门的工作。作为一套强化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无论是前线生产还是后勤指挥,都要按体系文件的规定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进HSE管理体系的过程,就是一个执行标准的过程。因此各部门的各项工作都应遵循HSE管理模式和规定。而现在许多人一提HSE管理体系,就把它当成了安全系统一家的部门行为。在文件制定中,不认真编写;在执行过程中,不按体系文件的规定实施。这也使HSE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受到了限制。

        4·没有找到HSE管理体系与现场工作结合的切入点虽然对HSE管理体系的好处喊了很多,但即使对于采油厂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来说,也很少有人知道怎样在实际工作中运用HSE管理方法以及怎样体现它的优越性。HSE工作更多的停留在了书面上和口号上,没有真正与生产相结合。体系文件建设好后,下步的工作怎样开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一个新事物如果不能体现出它的优越性,它必然不会被广泛接受。因此必须及早找出将HSE管理体系应用于生产的可行方法。

       5·没有理顺HSE管理体系与旧的管理体系的关系 
        HSE工作涵盖了旧的安全工作的所有方面。这就使得经营管理生疑惑:到底是按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运行,还是直接跨入到HSE的管理模式? HSE管理体系在目前的安全工作中处于怎样的地位?鉴于HSE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应用HSE管理方法的能力还需提高,所以虽然在安全工作许多方面的提法换成了HSE,但安全管理方法并没有真正改变,这就给人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造成了HSE管理体系被作为一种政策行为产生的东西孤立了。因此必须尽快完成新旧体系接替的过渡期,明确HSE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位置。针对以上所列问题,从管理学角度提出以下6个方面的操作策略:
        (1)从强化HSE培训入手,分层面培养一批安全管理人才。虽然一开始就十分重视HSE培训,但由于没有重点,使培训没有深化,所以取得效果也不明显。笔者认为应将培训人员分为普及层、技术层和管理层。普及层只要了解HSE体系结构、运行模式及其相关知识即可。培训的目标是使他们了解体系相关知识,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因此对于他们仅进行短期培训即可。对于技术层人员的培训目标是不仅能够满足编写采油厂体系文件和内部审核的需要,而且要能够掌握风险评估技术。在现场能够自觉应用量化方法进行风险评估。这个层面的人员是HSE管理体系的技术支撑,也是将体系与基层实际工作结合的锲入点,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对这类人员的培养。采油厂可选派一到两名素质较高的人员,进行系统中长期培训,使他们真正成为HSE方面的专门人才。对这些人,还应提供较多机会安排“走出去”学习、考察,借鉴其它同行的成功做法,吸取别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缺陷。管理层的培训目标是使企业管理者很好的了解HSE管理体系的相关内容,理解其工作方法,从而更有效的支持企业健康、安全、环保工作的开展。
        (2)将整章建制与HSE体系建设结合起来。HSE体系文件是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基础。在建立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的同时,应该要考虑已经存在的规章制度。避免制定出的HSE文件与现有文件不兼容。各级管理部门和生产单位要结合各自专业特点,依据体系文件编制实施作业文件,实事求是“写我们所做的、做我们所写的”。对于已经编制好的体系文件,可按PDCA (戴明模式)循环继续修订、完善,从而使文件的符合性达到更高的水平。
        (3)在对老站进行风险评估的同时,更应加强对新建、扩建、改建系统以及新工艺的预先评价。风险评估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目前,国内大多数采油厂工作主要还停留在对老站、大站的评估上。但实际上,许多被识别出的危险源点由于设计上的缺陷或改造资金投入太大,已经很难被整改。因此加强对新建、扩建、改建系统以及新工艺的预先评价显得十分重要。预先辩识、分析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针对主要危险提出预防或削减风险的措施,使系统危险性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得以消除或控制。这与一直要求的“三同时”原则是一脉相承的。但需要强调的是预评价单位应采用先进、合理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分析新建项目中潜在的危险、危害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并提出明确的预防措施。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后期安全改造资金,而且直接减少了生产场所的危险源点。对于正处在发展时期的油田,这一点显得十分重要。
         (4)加强安全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HSE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可以用数据说明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这些量化结果没有基础数据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其除包括常见的污水外排量、水质成分、交通事故等数据外,企业还应建立职业病伤害记录、人员出入危害源点频率记录、各站每年消防设备失灵记录等以前忽视的原始记录。目前由于这些原始记录的欠缺,已严重阻碍了进行更深一层的安全分析。因此,建议应根据危险源点所需数据的需要,专门重新制定一套统一的HSE基础数据录取标准,以解决该问题。此外,加强对已录取数据的真实性管理也是数据管理的重要环节。过去企业对生产数据相对较为重视,而对安全数据的录取抓的不严,致使许多基础数据失真,这就为将来的安全分析造成了缺陷。因此必须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5)提高安全管理的技术含量。以前的安全工作主要以管理为主。例如: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现场检查等。但由于现在安全管理与安全专业技术已经密不可分,良好的安全专业技术将是控制事故发生的保障。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引进先进的安全分析技术,尤其应重视计算机科学在安全管理上的使用。许多分析方法如果从头开始研究是十分烦琐和复杂的,应用计算机软件可以克服该问题。只要输入基础数据,便可直接得到分析结果,而且软件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也比较高。当然这仅是安全分析技术的一个方面,对专业技术学习也不能忽视。提高安全工作的技术含量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6)加强现场人员对标准的学习。建立HSE管理体系的过程,某种程度上也是遵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过程。平时在安全检查时,也是以标准为依据的。HSE管理体系要求操作人员必须了解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标准。但目前基层的许多员工,甚至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对设备、设施安全标准也知之甚少,因此也就谈不上执行标准。这显然达不到HSE管理体系的要求。所以必须重视对基层人员进行标准的宣贯,使其知道标准,并严格按标准工作。
        总之, HSE管理体系最根本的目的是规范企业工作程序,建立不断改进的结构和运作方法,使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得到有效落实。为此,必须继续做大量工作研究探索,使HSE管理体系真正在生产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